2025阿壩中職學校排名前三的有:馬爾康民族師范學校、阿壩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威州民族師范學校。
一、2025阿壩中職學校排名前三的名單一覽表(最新)
排名 | 中職學校名稱 | 中職學校地址 |
1 | 馬爾康民族師范學校 | 馬爾康縣馬江街167號 |
2 | 阿壩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 四川四阿壩州茂縣鳳儀鎮 |
3 | 威州民族師范學校 | 四川省威州民族師范學校 |
二、2025阿壩中職學校排名前三的學校簡介
1、威州民族師范學校
四川省威州民族師范學校簡介
四川省威州民族師范學校創辦于1940年,為體現當時創導的“村鄉教育救國論”而命名為威州鄉村師范學校;1950年更名為川西威州師范學校,1953年又隨省建制的改變再更名為四川省威州師范學校。1993年8月,經上級批準啟用現校名。1999年8月,州人民政府決定將阿壩州教師進修學校并入,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兩種功能”。2000年,被省教育廳批準為阿壩州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心。2003年9月,州人民政府決定作為全州唯一一所師范學校予以保留。
四川省威州民族師范學校概況
學校占地58畝,有校辦農場53畝,建筑面積24107平方米。1994年被批準為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學校,1997年實現辦學條件標準化。現有多媒體教室2間,48座語音教室、微格教室、電子琴教室、心理學實驗室各1間,琴房130間,以及完全可以滿足教學需要的音樂教室、畫室和各學科實驗室;有計算機120臺,風琴160臺,銅管樂器1套,圖書4萬余冊。學校經省教育廳批準于2001年開辦五年制小學教育大專班,并自2004年秋季起與省內大學聯辦專科階段各專業,同時辦有三年制中師班,還常年舉辦中小學校長和小學骨干教師培訓班。現有2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及培訓學員近800人。
四川省威州民族師范學校師資
學校教職工編制105人。教師專業配套,結構合理,其中,有省教育教學專家和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后備人員各1人,中國教育學會會員1人;有特級教師2人,高級講師26人,講師26人;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曾憲梓教育基金會中師教師三等獎獲得者1人,省優秀教師(教育工作者)3人,州優秀黨務工作者1人;省、州學會(研究會)理事多人。
四川省威州民族師范學校辦學特色
學校堅持“規范+特色”的辦學理念,實踐“敬業、育人、篤學、成才”的校訓,根據“立足于師,培訓結合,協調發展”的辦學思路,不斷提升辦學層次,努力培養“合格 +特長”的人才,藝術教育特色鮮明,科技教育成績顯著,教育科研成果豐碩,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2、阿壩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阿壩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簡介
學校于2003年11月組建,是阿壩州委、州政府為了發展民族地區職業教育,打造阿壩州的職教基地,整合了全州職業教育資源,將原3所中專學校、5所技工學校合并組建一所綜合性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阿壩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辦學理念
學校成立以來,校黨委致力于建設一支“民主、團結、務實、高效”的管理團隊,帶領全校職工,全體發揚二次創業精神,轉變辦學觀念,牢固樹立職業技術教育的中心地位,制定了“以學生技能培訓為根本,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學生就業為目標,培養合格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辦學理念,秉承“人本,礪志,勤學,技強”的校訓,確立了“立足州情,輻射州邊,面向農村,服務社會”的辦學方向,切實從過去培養“干部型”向培養“懂技術、會操作的實用型、能工巧匠型人才”轉變,將職業教育定位于技能教育和“飯碗打造工程”,強化技能訓練,重視實踐操作,實行“訂單式”培養,“菜單式”教育,通過“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任務式”教學等手段,堅持教師與師傅合一,學生與學徒合一,教室與車間合一,作業與產品合一,生產與教學合一的育人理念,突出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同時,采取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辦學模式,與四川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四川農業大學、西華大學、四川行政干部管理學院、四川教育學院、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等聯合舉辦成人高等教育和“五年一貫制”普通專科學歷教育,并積極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實現多條腿走路。目前,學校已構建起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相溝通的人才培養“立交橋”,形成了普招與成招相結合,中專與大專相結合,培養與培訓相結合,自辦與聯辦相結合的辦學體制,是一所融職教、成教、實訓為一體的現代化職業學校。
阿壩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概況
學校分茂縣和九寨溝兩個校區,占地面積360畝,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建有60多個專業實驗、實訓室,建立了較固定的校企聯合實訓基地。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校長被評為全國百名杰出職業學校校長,現有教職工260人,專業技術人員195人,其中全國職教名師1人,省級勞動模范1人,高級講師43人,講師42人,“雙師型”骨干教師有34人,實訓教師20人,外聘緊缺專業教師42人。現有在校中職學生3000余人,大專、本科學員1300余人,年培訓各類實用技術人員6000人以上。開設專業涵蓋畜牧獸醫、機電技術應用、藏羌藝術、藏醫學(畜用方向)、旅游服務與管理、農技、水電廠機電設備運行、汽車運用與維修、財會、信息技術、園林工程、果蔬、民間傳統工藝等八大門類20余個專業,其中,機電技術應用、畜牧獸醫、藏羌藝術為省部級重點專業,畜牧獸醫、藏羌藝術兩個專業被省教育廳推薦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學生畢業時在取得畢業證書的同時,還將取得勞動保障部門頒發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畢業后到行政、事業及企業單位就業,學校與州內外30多家大中型企業建立起就業網絡,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95%以上。
阿壩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榮譽
2004年學校被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四川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團省委確定為四川省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培訓基地;2006年被省教育廳、省人事廳和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授予“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先進單位”; 2008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先進勞務開發培訓基地”;06、07年被中共阿壩州委授予“優秀基層黨委”。
阿壩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現狀及展望
目前,學校正承擔著四川省80所職校中人數最多、學生文化最差、管理難度最大的“9+3”學生文化補習工作,且不辱使命和職責,經受住了考驗,學生無重大違紀事件,教育轉變成效顯著,文化補習工作做到了科學、有序,出色地完成了省上交給的“9+3”學校返州學生的文化補習工作,得到了省委李崇禧副書記和省教育廳等有關廳局領導的充分肯定,并給予了學校物質獎勵。今后,學校將繼續全力以赴,辦好現有的服務于阿壩州區域經濟建設的農學、園藝、機電一體化、水電、財會、畜牧獸醫、藏醫學、旅游、信息技術、根雕、唐卡畫、汽車駕駛與運用等傳統專業,著力打造機電、畜牧獸醫、藏羌藝術等省部級重點專業,并將畜牧獸醫、藏羌藝術等培育成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按照“文明建校、質量立校、就業強校、合心護校、生態美校、依法治校”的二十四字工作思路,搞好學校災后重建,強力推進阿壩州民族職業教育向前發展,力爭在“十二·五規劃”內,將學校辦成藏區一流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并進一步升格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朝著高職學院的目標邁進。
3、馬爾康民族師范學校
四川省馬爾康民族師范學校簡介
2003年6月10日,通過阿壩州第九屆人民政府研究決定:同意保留馬爾康民族師范學校雙語師資培訓功能的基礎上創辦阿壩州民族高級中學,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兩種功能并存的學校,學校確立了以“規模求效益,質量求生存,特色求發展”的學校建設思路;高舉民族教育大旗,走“質量興校,特色強校”的奮進之路,努力實現“雙語”教育與現代化教育接軌的目標,把“創建全國藏區一流學校”作為我校的發展目標而努力奮斗。
四川省馬爾康民族師范學校概況
學校擁有全州一流可容納萬余人涵蓋國際標準的大型田徑場以及標準籃球場,有多功能學生食堂禮堂綜合大樓等基礎設施。近年來學校極力籌措資金,投資1700多萬元新建了寬敞明亮生活設施配套齊全的學生公寓和具有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計算機網絡教室和多媒體教室的現代教學實驗綜合樓,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學校現有教職工140人,其中專職教師102人,省州以上優秀教師 13人。現有29個教學班,全校寄宿制學生達1500余人。
四川省馬爾康民族師范學校榮譽
學校辦學歷史長,成績卓著,躋身于國家教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師資培訓合作項目學校,四川省首批辦好的十九所重點師范學校之一,被省教育廳授予“雙語教學先進集體”。2004年,學校成為阿壩州教師信息技術教育測試點和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示范學校。 2005年,學校被阿壩州委、州人民政府命名為2004年度州級文明單位和阿壩州五四紅旗團委,成為四川省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項目學校”。成為青海師范大學西北民族大學等高等學校的實習基地。學校在2006年中國西部教育改革與發展高端論壇上被評為“中國西部名校”稱號。2007年3月15日,四川質量報社授予我校3.15強教育、樹校風、無投訴“AAA級示范學校”榮譽稱號。
注:阿壩中職學校排名是邦博爾職教網根據網友在本網的關注度進行排名,僅供參考,具體內容以當地教育考試院發布的為準!